目前的家教存在着很多误区,比如:觉得孩子还小,还不应立即着手教育,家庭应给孩子以温暖,不可以像婴幼儿园、学校那样“严”,与重智轻德等。但最大的误区却是过度期望,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。
第一是过度保护
有些爸爸妈妈生怕孩子吃不好、穿不好,对孩子百般伺候,围着孩子团团转。爸爸妈妈双方的长辈也不甘落后,更是捧星星、捧月亮,形成了“四二一”家庭模式。孩子在家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,什么也不需要做。孩子想做什么,也要由大人陪着。过多、过分的保护,使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保护墙,使孩子在无形中离得远远的了社会,长大将来就很难适应他所赖以存活的社会。过度保护、包办代替,使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一直叫人感觉他长不大,单向的爱使他们的行为能力都退化了。
第二是过度干预
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动力,也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。儿童好动,难免会有一点危险,假如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,处处干预、限制孩子的活动,不只禁锢了孩子智商的进步,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进步。爸爸妈妈处处担忧孩子出乱子,这是爸爸妈妈懦弱胆怯的表现,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,为孩子所继承,所仿效。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胆小、怕事、神经过敏,在当今充满角逐的社会里是非常难立足的。过度干预会培养出一个性格暴烈和软弱混合为一体的孩子,这种孩子在社会上其他人骑在他头上,也会一言不发、忍气吞声;可是在家却称王称霸,拿爸爸妈妈当出气筒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下一页
第三是过度教育
不少爸爸妈妈对现在时尚甚热的“早期教育”有误解。早期教育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,是“教”而不是“塞”,不是“灌”,如此才不致抹煞儿童的个性差异,或妨碍儿童创造性的进步。很多爸爸妈妈“望子成龙”、“望女成凤”心切,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重压,小小年龄又要学外语,又要学打字,学绘画,还要背诵唐诗,学弹钢琴、弹吉他等等,还美其名曰“早期教育”,导致很多孩子还未上学就对学校充满了恐惧。早期开发的应是能力,而不是“硬塞”给常识。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
第四是过度营养
婴幼儿厌食,又名“恶食”。引起婴幼儿厌食是什么原因不少,凡可以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的原因,均可致使厌食。但根本缘由还在于不好的饮食习惯。娇惯使得孩子变成了家里的“小太阳”,过分过分娇纵,偏食、挑食紧急,饮食缺少规律性,进食不定时,不可以1日3餐正常进食,饥饱无度,爱吃零食。夏天吃冷饮过多,喜食甜食或长期以甜食为主,平常不吃或少吃蔬菜,喜食高蛋白、高脂肪饮食,如巧克力、奶糖、奶油蛋糕。不吃或少吃荤菜,喜食酱菜、榨菜等。这类都导致婴幼儿消化功能紊乱,也影响了儿童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入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下一页
第五是过度进补
当今,各种滋补药品如雨后春笋争相上市,其“服务”对象除老年人外,还祸及儿童,已有“儿童专用滋补品”。不少父母爱子心切,也给年幼孩子服用,很多孩子服后食欲增加、成长加速,父母误以为这是滋补的“神奇效果”,以致长期很多给孩子服用。然而,好景不常,有些孩子胸部增大,女生发生阴道出血。已察看到,不少小儿眼蜂王浆、花粉、鸡胚、蚕蛹等补品后致使性早熟,这样的情况且有日益增长趋势。这主如果摄入较多外源性雌激素所致。作为父母,切不可好心办坏事,烧钱替孩子买罪受。所谓“补”,有缺才有补,孩子不缺,补又从何说起?BB补营养 怎一个乱字了得
第六是过度施爱
“爱的不是地方”。德国教育家卢梭说:“你了解如何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?这个办法就是言听计从”。爸爸妈妈对孩子过度施爱,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言听计从,如此导致了孩子的任性、自私,并且有逆反心理,觉得爸爸妈妈的爱是非常便宜的,是当然的。亲子之爱应当是双向的,爸爸妈妈在施爱的同时,也应让孩子了解回报。孩子对过爱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,爸爸妈妈便非常可能转而运用“巴掌教育”,在这里强权与过分娇纵是可以并存的。强权与过分娇纵,虽然各走极端,但却是殊途同归,都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。调查表明,如此教育下的孩子,有些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是好爸爸妈妈;更多的孩子最不喜欢的是家庭。很多孩子不把心理话告诉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的用心并未得到好报。这是为何呢?爸爸妈妈应该深思了,这是由于你不会儿童教育学、儿童心理学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下一页